2015年下半年,是一个节点,这个时候到处都在喊“缺钱”,资本寒冬的迹象初现,回来看这三年发生在物流行业的融资概况,体现在物流领域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融资数量逐年降低。2015年是161笔,其中 B 轮前融资占到68%,2016年是155笔,到2017年降到了126笔,B 轮前融资占56%。
同时2017年融资总额在480亿元左右,相比于2016年的708亿元,减少了32%。实际上,在资本寒冬,投入的减少,显示的是资本回归了理性。物流这个领域在经过早期开发过后,到了精加工阶段,投资者大多能整出一条行业的逻辑线,开始理性地思考问题。
那么2018年的风口是什么?接下来物流领域的投资逻辑是什么?
1商流驱动
钟鼎创投典型的玩法是“种地”,深耕物流领域,去年钟鼎在物流领域的动作不是很大,跟投了两笔,并且都发展相对成熟的企业。在创始合伙人尹军平看来,接下来第一大驱动力将是商流,挟商流进入物流的力量会很大,如亚马逊物流、菜鸟、京东物流、蜂鸟、美团等。
“他们抓住商流再去做物流了,所以一定会是在未来物流里面的第一阵营,只是走了一些弯路。为什么钟鼎从物流投到供应链又投到消费去?如果你对供应链对消费不理解,投物流就投不准,如果屁股坐在电商、消费品身上,再去看物流,你看的会更准。”尹军平这样说。
同时,普洛斯战略顾问董中浪认为正在深刻影响我们的电商,第一波是B2C,烧掉了起码几千亿,留下京东、淘宝这样的企业。上一拨是O2O,又烧掉了好几千亿,最后留下美团、58、滴滴这一类的企业,下一步是什么呢?下一拨就是B2B,而且还提出来所谓S2B概念,B2B平台烧钱就更厉害了,预计可能上万亿的钱被烧了。最终因为B2B它的行业属性是2B,行业属性比较强,因此每个行业都会有独立存在的企业,总体上来讲B2B会成为未来深刻影响物流行业生态的一个最重要的要素。
“在这个要素里,它的本质是:原来的前端会往上游推动,上游会往前端推动。”董中浪这样说。
过去长期服务于制造商、品牌商是传统第三方,这些第三方物流在下游是没有能力的,而长期服务电商的,比如快递、快运公司他们在上游是没有服务能力的。所以这里面的整个枢纽节点就会整合化,而这个节点必成兵家必争之地。
从2007-2017年,移动互联网和支付高速的发展,使得消费者可以通过多种线上线下渠道时时触达商品并下单购物。同时,中国的中产阶级人口达到了3-4亿人,这种商品消费量级在过去十年转化成为了拉动物流的增量市场。
因此,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郭山汕认为:零售物流发展背后的推动力,第一个增量来自于电子商务, 第二个增量来自O2O,第三个增量来自新零售业态和共享经济。
2体验驱动
体验驱动是因为用户已经成为供应链的权力中心。
谈到权力中心,尹军平将历史上的权力中心的转移分为三个阶段:
➤七八十年代。是供不应求的年代,那时候都是自己提货,制造商是大爷,所以的第三方物流都围着他们转。
➤九十年代。产能过剩,物流得听品牌商的,所以的物流供应链都是围着他们来。
➤到了20世纪,随着互联网、移动互联网的发展,消费者可以通过点赞评论将权力集中,但是以前是被代表了,如今权力中心真正到了消费者手中,所以看到现在都开始强调体验。
「物流的产品是什么呢?」过去是运输,把东西送到,运输就完成了。今天的物流,需要关注的是消费体验。消费者并不知道你怎么运输的,也不太关心你的运输方式,他们关心的是最终的物流体验。
“以提速为例,过去几年,我们的零售物流首先解决的是整体速度的问题。电商中首先是人货距离缩短,其次是流转效率提升,最后一点,也是大家容易忽视的是商家的发货速度。下一步,对于消费者,我认为时效产品一定是走向个性化,走向柔性和按需。”郭山汕这样认为。
3技术驱动
物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,随着人越来越贵,招人很难,这里面自动化设施的空间会很大。
“过去10年,大部分优秀企业是靠着管理脱颖而出,比如运输招标更严格,司机管得好,应届生招得对留得住,网络利益平衡得好等等。但我认为,最终要将跑冒滴漏和效率的问题解决,还是要依靠科技。现在大家都在谈论AI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力,我认为对物流业的作用力会有90%。因为这里的人最多,很多企业都是几千到几万,甚至十几万的员工,重复性的劳动岗位也最多。”郭山汕这样认为。
华平投资执行董事张磊认为,物流行业具有人力密集和资本密集等特点,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。愈发复杂的供应链运营和不断上升的运营成本,都在激发行业对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需求。
人是一方面,另外在拓锋投资董事长卢春霖看来,人、场地,仓储空间越来越贵。技术如何解放人力,压缩作业场地或空间?拥有很大的市场空间,能够通过大数据和经营模式创新,来解决这些问题是接下来要关注的重点。
同时,信息技术、智能物流等技术让平台聚合成为可能。
4整合驱动
新技术出现的时候,一定去看旧世界机会,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协同需要重新定义。
“这些协同里有一个基本的概念,工具就是平台。核心是要看到未来都是平台化的、生态化的。我们现在看到的过去的竞争是企业和企业的竞争;后来我们发现不是企业和企业的竞争,是企业的上下游和另外一个企业的上下游,也就是供应链的竞争;后来我们又发现这个供应链某种程度上是平台的竞争,但是实际上是生态的竞争。”董中浪这样认为。
产业链上是公司生态资源的嫁接,结合企业产业链升级和价值承载双重目标,提供综合资本运作服务,这个是很重要。
在拓锋投资董事长卢春霖看来,物流行业现在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的矛盾,一方面是全链资源受所有权限制,沉淀在传统领域不能退出,无法满足对高端服务的需求,另一方面是增量资源受信息不对称和投入不足约束,难以创造轻需求。另外受劳改力和资本要素资源的约束,也不足以支撑物流行业规模继续快速扩展。
物流跑到哪儿,金融就跑到哪儿,IT数据就跑到哪儿。上海也好,香港也好,新加坡也好为什么会成为金融中心,首先因为它们是物流中心。
“所以说我认为物流是一个载体,将来一定是要强化你的信息流和金融的这种整合能力。因此将来物流领域不管是快递快运都是往综合物流发展,最终是靠强大的IT能力,数据整合能力,把所有客户资源运力和仓储资源整合在一起,是整合的概念,通过整合来降低成本,提高效率。”鼎晖投资合伙人张海峰这样说。
我们带着资本眼中“节点为王”、“大者恒大”的概念,再回头看2017年的融资案例,融资数量排名靠前的几个细分领域分别是技术、仓储、最后一公里、跨境、冷链,尤其是在技术、仓储、最后一公里这几个节点性的细分领域融资案例,占了全年的一半。
风口指向哪里?资本的嗅觉会更为敏锐。
同时,想从回归理性的投资人手中拿到钱更加困难了,为了在竞争白热化的大环境中生存下去,并购也不失为一种选择。
2017年发生在物流行业的并购金额近2700亿元,在发展的相对成熟的快递、外卖、物流地产领域出现了金额较大的收购案,在同城货运、车货匹配领域也出现了行业巨头的合并。
节点处的投资日渐密集,整合之风渐起。
上海栋彤物流有限公司,是上海市一家综合性的网络化、信息化、现代化物流公司,公司成立于2007年,注册资金200万元,公司自成立以来,一直秉承“客户至上、服务第一“的经营理念,现已成为组织健全、经验丰富、设施完善、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专业化、信息化的上海物流公司。